新加坡莱仕国际学校_新加坡NEXUS国际学校

中国区招生热线
400-850-6500

新加坡莱仕国际学校:复课在即,新加坡的校车、校服、教材业者是否已准备就绪?

  • 发布时间:2020-05-26
  • 浏览次数:1398

  新加坡全岛中小学复课动态

  ☑ 第一阶段:

  6月2日开始,小六、中四以及中五毕业班学生从当天开始,恢复每日返校上课;

  小四、小五、中一和中二的学生则将在第一周和第三周返校,第二周和第四周继续居家学习;

  小一、小二、小三以及中三的学生则将在第一周和第三周继续居家学习,第二周和第四周返校;

  初级学院以及励仁高级中学则必须确保在第一阶段同一时间只有一半的学生返校,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足够时间跟老师面对面交流。

  ☑ 第二阶段:

  预计会在几周之后,当全岛的阻断措施进一步放宽,允许所有学生每日返校上课。

  校车业者已准备就绪

  为确保学校复课安全,新加坡全岛校车业者已加强防疫措施,校车每天将消毒至少三次,每个学生必须坐在固定座位,上学和回家途中全程戴上口罩。校车司机也会及时提醒学生减少与别人交谈,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闭路电视也会记录车内情况。

  校车外则会张贴海报提醒学生,家中如有成员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就应该留在家里,学生若是正在履行隔离令、居家通知或缺席假就应避免乘坐校车。

  除了毕业班学生全面复课,其余年级将每周轮流回校上课,新加坡学校交通业联合会表示,6月的车资将由个别业者决定,一些校车业者决定6月返还高达30%的车费给家长,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此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学生们也需要注意,随着更多人复工复课,全岛公共交通载客量难免增多。除了需要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外,如果巴士或地铁上人很多,建议公众尽可能多等一趟,不要乘坐过于拥挤的车辆。新加坡陆路交通局也呼吁全岛民众在公共交通上尽量不说话或使用手机通话。

  已有校内书店获准提前开业,部分年级校服仍需等待

  距离首批学生复课仅剩一周的时间,一些校内书店获准提前开业,但商场书店目前仍保持关闭。也有校服供应商表示因店面暂时关闭,家长可能得等到开学后才买得到孩子的校服。

  阻断措施期间,不少校服供应商旗下店面都处于关闭状态。虽然收到不少家长询问订购校服,但货品都存放在店内,最早6月2日才能复工。

  不过目前已有校服供应业者已经做好重新开业的准备。例如在店面安装这类塑料屏障,减少顾客和职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并且正在考虑是否要提供样品试穿。

  课本也是上学必需品。新加坡大众书局(POPULAR Bookstore)表示为了保障师生们的安全,校方只允许业者开学前一天返校筹备、补货。零售店面需要等到第二阶段解封期才能重新开业。为方便家长准备孩子开学所需的物品,书局已开始通过网购平台售卖教科书和文具等,浏览量已达4万次。

  也有教科书供应商发现,阻断措施期间整体销量起了三倍,许多家长提前购买参考书,协助孩子备考。业者表示因需求强劲,加上物流公司人数受限,网购书籍可能会迟一两天送达。

新加坡莱仕国际学校

  疫情期间心理建设不容忽视

  从4月8日起新加坡中小学、初级学院、高等学府和特别学校都将关闭,进行全面居家学习。阻断措施结束后,由于第三学期会比以往来得长,因此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重新适应日常的学习常规以及课程进度。

  阻断措施打乱了新加坡民众平日的生活习惯,包括孩童和青少年。在停课期间,部分学生会因为不用上学而感到沉闷,或因压力骤减而感到放松,或受家长影响,出现烦躁、焦虑、惊恐的情绪。受负面情绪影响,孩子或会有失眠等焦虑反应。

  同时在阻断措施期间,待在家里的时间变得更长了,久而久之与家人相处或许就出现了摩擦,愤怒的情绪也随之而来。就算阻断措施在6月初结束后,这样的情况不会缓解,生活也不可能在一瞬间恢复正常。

  对于家长而言,除了督促孩子的表现和行为,父母还需要尊重孩子的认同感和需求,帮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疫情期间,儿童会接受大量疫情相关信息,家长应该以正确的方式与儿童直接交流疫情,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缓解焦虑,避免恐慌。

  鼓励孩子运用学校所学的知识,自制成防疫海报;

  把家务变成游戏,如一起整理书架上的书籍,以颜色来归类;

  和孩子一同画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或填色,借机与孩子聊天;

  让孩子画指画(用手指作画)或玩黏土,通过感官体验发挥艺术才能、锻炼孩子创意思维;

  家长可以身作则,关心较年长的邻居是否需要协助购买日常用品,让孩子学习到自己小小的善举,可影响他人的生活,借此机会向孩子传达重要价值观,如学习感恩;

  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可让他们用电子产品,但是家长应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所看的题材有所限制;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观看内容充实的视频,然后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

  在家办公的家长,或许可鼓励孩子帮自己搜集资料或做一些课题研究。